当前时间:2018年05月28日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工会要闻
发挥不同主体作用 形成协同推进产改合力
发布者:汪春荣 发布时间: 2020-01-19

政协工会界委员聚焦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

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点题、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近年来,我省扎实有序推进产改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两会期间,省政协委员、徐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总工会主席束志明结合徐州推进产改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向大会提交提案,呼吁充分发挥产改不同主体的作用,强化协同推进,推动江苏产改工作走在前列,加快建设一支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

江苏是制造业大省,产业工人达2300多万名,约占就业人口的48%。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加快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离不开产业工人队伍。2018年8月调查显示,江苏高技能人才总量达370多万人,虽位居全国第一,但每万名劳动者中高技能人才数783人,占比为7.83%,远低于德国、日本的占比。“徐州是老工业基地,以往传统产业占比较大,高技术产业相对较少,绝大部分产业工人素质偏低,高技术人才偏少;随着区域中心城市建设推进,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新兴产业和‘四新经济’快速发展,急需更多利于产业发展的高素质产业工人。徐州的情况既有与全省相符的普遍性,又有特殊性。”束志明告诉记者。

“我们在推进产改过程中发现了很多问题。比如,产业工人劳动报酬增速相对缓慢,上升空间相对较小,发展存在‘天花板’现象。全市53.7%的单位没有开展技能等级认定工作,41%的单位没有行业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标准和职业技能评价规范。”束志明说,产业工人职业教育和培训机制也不健全,职业教育、普通教育和职业培训之间缺乏整合与统筹,学校职业教育与企业用工需求存在脱节。不少企业存在对产业工人“重使用轻培养”的倾向,宁可花大价钱挖人,也不愿意在产业工人技能提升上投入必要经费。而受去产能、经济下行压力以及中美经贸摩擦等影响,一些企业生产经营出现困难,部分职工面临下岗、转岗、生活困难,劳动关系领域矛盾可能上升,劳动争议易发多发。而新生代产业工人呈现受教育程度高、职业期望值高、物质和精神享受要求高、工作耐受力较低的“三高一低”态势。他们不仅关注工资待遇,更加关注工作、生活环境的舒适性、便利性,能否得到尊重和认可,职业成长平台、自我价值的实现。这些都对新时期产改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束志明呼吁,要在把产改工作纳入省市委常委会年度工作要点、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等“八个纳入”的基础上,推动产改工作纳入省市委贯彻落实十九届四中全会的意见和“十四五”发展规划,推动产改向纵深发展。他提出,要注重发挥产改不同主体作用,推动国有企业当先锋,试点先行,试点破冰,成为示范和标杆。鼓励非公企业勇探路,发挥非公企业“掌门人”的掌舵作用、党组织的领导作用、行政方的支撑作用,完善工资分配制度,探索技术工人长效激励机制;发挥非公企业工会组织的撬动作用,当好企业党政的产改参谋助手;广大产业工人要充分发挥主角作用,以主人翁的姿态投身产改。发挥行业协会、产业工会积极参与作用。行业协会要找到推进行业产改、增加工人获得感的结合点、融入点,融入产业发展大局;产业工会要着力维护行业职工的个性化权益,积极搭建行业职工成长平台,着力延伸行业工会的工作领域。要强化协同推进,抓住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战略以及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建设等机遇,加强对外合作,探索构建深化产改工作平台,推动江苏产改工作走在前列。同时,他建议省政协把产改工作作为年度视察的重要内容,充分发挥政协在推动产改中的优势和作用。(王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