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时间:2018年05月28日
当前位置: 首页> > 劳模服务 > 劳模风采
谭德凤:爱拼才会赢
发布者: 发布时间: 2013-07-03

  

    2009年谭德凤入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名单中,这也是我市首批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普通职工。一位只有初中文化的普通缫丝女工如何能成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要做对社会和工厂有用的人

今年40多岁的谭德凤,初中毕业后成为了海安鑫缘制丝厂的一名职工。作为一名普通的缫丝工,她在工作岗位上一干就是20多年。如今,和她一同进厂的百十来人中能坚持下来的只有她和少数几个人。她常挂在嘴边的话就是:“做人要做对社会有用的人。在厂里工作,就要做一个对企业有用的人。”

要干好缫丝操作,必须练就一身过硬的本领。大凡干过缫丝操作的人都对这项工作特点深有体会——苦、单调、乏味!

    1987年刚进厂时,谭德凤还是个什么都不会做的懵懂女孩。站在立缫机前,在家连针线活都没做过的她不禁有些手足无措。然而,她是个耐得住性子、吃得了苦的人。

捻丝添丝速度慢,她就带着蚕茧回家练,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常常为了练习,她都忘了时间,凌晨四五点才和衣而卧,第二天早上照常准时上班。

丝从茧里抽出后,还要穿进比针眼还小的瓷眼,她就拣最小的绣花针起早贪黑地练习。一开始两分钟只能穿六七个瓷眼,经过长期的磨练,她能在两分钟内穿16个瓷眼,比国家标准多了4个。

有付出才会有回报,她的速度提高了,准确率提升了,工序上的接结、咬结、除类、捻添、做鞘……她样样做得出类拔萃,在近600人的厂子里,她成了全能型生产能手和技术标兵。

    2003年,公司投资新建了国内最先进的自动缫丝机,车速有时高达220绪,而原来的自动缫丝机只有60绪。这对缫丝工的技能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作为技术工人,就是要不断适应新形势,才不落伍。”谭德凤废寝忘食地钻研新业务,不仅很快适应了新设备,而且一个人能挡三组机台,带动了整个厂的工作效率提升。一年光生产的白厂丝就能为厂里创造经济效益200多万元。

要比别人多发挥一点儿作用

说起参加2004年11月全国大赛时的场景,谭德凤至今仍记忆犹新,“当时我心里真的很紧张,但真正进入比赛的时候,我反而冷静下来。就像运动员赛跑,只有奋力拼搏才会赢。”

她夺得了全国丝绸工业缫丝工职业技能大赛一等奖,成为全国技术能手,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在厂里,要做到比别人发挥更多的作用,就要比别人多辛苦一些,我觉得这样才踏实!”这是谭德凤的工作原则。

近年来,公司新招了一批员工。谭德凤毫无保留地把自己多年积累的理论、技术和经验心贴心、手把手地传授给这些姐妹们。

    2008年,在县劳动局评定操作一级手活动中,全厂98%的职工都获得了一级操作手称号,她所带的徒弟参加海安县操作比赛获得第一名。

做有用的人就要有奉献精神

为了节约成本,厂里每进一批蚕茧,都需要事先做好试验,再投入生产。作为技术带头人,谭德凤没有半句怨言,二话不说,承担了繁重的实验工作。

谭德凤家离厂区有3公里左右,丈夫在外地工作,每天上下班要来回奔波4趟。每年收烘春、秋茧,公司都安排300人左右到所属的茧站评茧、开票等,而谭德凤每次都冲在最前线。小孩上学在家无人照料,她就请在乡下的父母来照顾。

收烘高峰期间要通宵达旦,工作强度之大,吃住条件之苦,一般人难以承受。患有颈椎病且心脏不太好的谭德凤在收烘现场,始终如一坚守岗位。

尽管已经是老先进了,但当听说自己能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待遇时,谭德凤还是很激动。“我会变压力为动力,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上,为公司的发展壮大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