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时间:2018年05月28日
当前位置: 首页> > 主席访谈
葛玉琴:聚力改革 聚焦服务 建设职工群众想得起找得到靠得住的“职工之家”
发布者: 发布时间: 2017-03-23

学习贯彻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

 

聚力改革   聚焦服务

建设职工群众想得起找得到靠得住的“职工之家”


南通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总工会主席、党组书记 葛玉琴

 

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是在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推进“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省委李强书记在报告中全面回顾总结了过去五年工作,科学鲜明地提出了未来五年发展目标任务。“两聚一高”目标任务的提出,既符合中央最新要求,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的要求,又抓住了江苏发展阶段新特征,字里行间体现了执政为民的理念和关爱民生的情怀,不仅为未来江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也为工会工作确立了发展趋向、工作导向、奋斗指向!

南通市总工会将深入学习贯彻十八届六中全会、省党代会精神和李强书记讲话,进一步加深对“两聚一高”主题、全面从严治党要求的领会和把握,聚力改革,聚焦服务,以努力建设职工群众想得起、找得到、靠得住的“职工之家”为目标,团结引领全市职工群众为打好聚力创新聚焦富民主攻仗、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挥主力军作用。

一、始终坚持党对工会领导,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工会工作做得好不好、有没有取得明显成效,关键看有没有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工会作为党领导的群团组织,必须把政治性放在首要位置,承担起引导职工群众听党话、跟党走的政治任务,把职工群众最广泛最紧密地团结在党的周围。

一是保持政治定力,自觉接受党的领导。切实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始终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定不移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决策部署;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重大问题、重要工作及时向党委请示报告,方向性、全局性的问题请党委把关定向,真正做到党委有号召,工会有行动;党委有要求,工会有落实;党委明令禁止,工会坚决杜绝。

二是强化政治担当,团结引领职工跟党走。健全完善“党建带工建、工建促党建”机制,将工会组建与党组织建设统筹规划、统一领导、同步实施,扩大工会工作覆盖面;重点加强开发区、工业园区、商圈楼宇等重点区域和建筑项目、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等重点领域行业工会组建,最广泛地把各类基层工会建立起来、把各类职工吸引到工会组织中来,在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中强化政治担当。

三是把正工作方向,始终联系服务职工。健全完善工会干部直接联系职工制度,在一线倾听职工群众心声,积极回应职工群众诉求,维护职工群众合法权益;充分发挥工会组织枢纽型作用,加强对劳动关系领域社会组织政治引领、示范带动和联系服务,始终保持工人阶级团结和工会组织统一;重视职工群众多样化需求,不断完善以新生代农民工、劳务派遣工和困难职工群体为重点对象的职工帮扶体系。

二、服从服务党政工作大局,广泛汇聚推动发展合力

工会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在党的领导下,坚定不移地服从服务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组织动员广大职工群众走在时代前列、在改革发展稳定一线建功立业,从而为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经济发展汇聚合力。

一是在改革发展中聚焦中心任务。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全省“两聚一高”发展目标,制定工会工作目标、明确工会工作思路、谋划和开展工会工作。围绕全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重点项目建设,深入开展服务项目建设、推动创新创业、铸造南通工匠、强化劳动保护“四大行动”;聚焦“3+3+N”产业,开展重大产业项目建设劳动竞赛、非公企业劳动竞赛、职工节能减排竞赛;拓展“安康杯”竞赛活动内涵外延和工会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员片区服务站建设,不断加大劳动保护力度;深入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职工岗位创新、职工技能提升和班组创先争优“三大工程”;完善劳模评选、示范引领和管理服务“三项机制”,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组织动员广大职工积极投身项目建设,助推南通转型发展。

二是在思想引领中凝聚发展共识。创新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引导职工正确对待改革发展过程中利益关系和利益格局调整,凝聚全市职工群众改革发展共识。面向基层职工深入开展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省党代会精神宣讲活动,引导广大职工群众不断深化对会议精神的认识和理解;持续深化“中国梦·劳动美”主题教育活动,教育引导职工群众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适应新媒体发展,探索“互联网+工会”网上网下教育引导职工群众工作新格局;深化拓展“中国梦·江海风”“濠滨夏夜”等特色职工群众文化活动,为推动南通跨江融合、接轨上海贡献智慧力量。

三是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展现工会作为。劳动关系事关广大职工和企业切身利益,事关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依法推进企业普遍开展集体协商、签订集体合同,扩大行业工资集体协商扩面建制;健全完善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加强企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职工民主参与,切实保障职工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扎实开展和谐劳动关系创建活动,实现由规模企业向中小企业拓展、由工业集中区向乡镇(街道)、村(社区)延伸;抓好第三轮职代会制度规范化建设活动,健全完善劳动关系矛盾调处、劳动争议预警和职工群体性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引导职工通过合法渠道表达诉求,有效预防化解矛盾,促进职工队伍和社会稳定。

三、立足服务职工群众本职,助推经济发展成果共享

职工群众是工会组织的根本和根基,作为职工群众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工会组织应始终牢记使命、忠诚履职,强化服务意识、突出服务重点、立足服务一线,解决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推动职工群众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一是强化维权服务。把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作为基本职责。加强源头维护,积极参与党委、人大、政府涉及职工群众切身利益的养老、社保、医疗、救助、就业、收入分配等地方性政策法规制度的制定、修改和完善,保障职工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普遍建立工会法律顾问制度,深入实施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实现劳动争议巡回法庭、巡回仲裁庭,与工会劳动争议调解庭“三庭合一”;推广应用南通市职工维权导航图,加快职工法律援助中心建设,全面推进工会法律援助工作,重点针对一线职工、困难职工、农民工等群体开展“零门槛”法律服务。

二是强化普惠服务。主动适应多元化、多层次职工需求,推进职工服务阵地“会、站、家”一体化建设,推动职工服务站(点)向行业、企业延伸,为职工提供项目化、订单式、普惠性服务;加大基层工会经费投入力度,从关注特殊职工群体、服务困难职工向服务全体会员拓展,全方位开展困难救助、生活帮扶、争议调解、法律援助、医疗互助等全方位服务;采用市场化手段,充分调动社会可用资源,实现服务供给与职工需求无缝对接;探索建立工会购买社会服务工作机制,重点解决职工服务的供给不足难题。

三是强化帮困服务。深化送温暖、金秋助学、结对帮扶、互助互济等传统工会帮扶服务活动,加大市爱心帮困基金会社会资金募集力度,推动帮扶资金来源多元化、社会化;实施困难职工档案动态管理,及时调整帮扶标准,实现“精准”帮扶;扩大农民工享受经济适用房、户外劳动者“爱心驿站”、一线职工免费带薪疗休养及优秀农民工学历提升行动等特色帮扶工作品牌影响力,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一线职工;以城镇失业人员、农民工、困难职工家庭高校毕业生等就业困难群体为重点,继续开展“十佳创业带头人”和“十佳创业示范基地”创建活动,努力稳定和扩大就业。

四、坚定不移推进工会改革,增强体制机制创新优势

坚决落实中央和省市委党的群团工作会议对群团改革创新工作具体部署,严格按照省党代会推动群团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要求以及李强书记群团调研讲话精神,立足基层实际和职工需求,全面推进工会改革,不断增创工会改革创新的体制机制创新优势。

一是强化政治意识,把牢改革创新方向。准确把握“三性”基本定位、“六个坚持”基本要求和“三统一”基本特征,研究制定全市工会系统改革措施。一方面,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委和全总、省总工会改革部署要求,结合全市工会实际,找准制约工会组织全面履职突出问题,把握工会组织在组织设置、运行机制、方式方法、干部管理关键环节。另一方面,鼓励全市各级基层工会从实际出发进行探索,把基层工会改革创新中发现的问题、解决的方法、蕴含的规律及时形成理性认识,服务和推动全市面上的工会改革。

二是强化担当意识,增强改革创新动力。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做好工会改革创新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以改革创新助推工会发展的持久动力。坚持统筹兼顾,实行各级工会重点改革工作清单管理,列出责任清单,制定时间表、路线图和任务书,逐项研究推进;坚持重点突破,围绕增强“三性”、去除“四化”,紧盯制约工会工作发展症结瓶颈,从最能增强职工群众“获得感”的地方改起,以重点工作突破带动整体工作推进;坚持借鉴创新,认真学习全省其他兄弟地市在工会改革创新实践中的好做法、好经验,深入研究,消化吸收,为我所用。

三是强化问题意识,注重改革创新实效。工会改革创新关键在实效,要以严和实的精神,以自我革新的勇气和决心,全面审视工会组织设置、组织体制、运行机制和活动方式中的突出问题。认真查找整改“四化”等脱离职工群众问题,创新基层组织设置和联系基层、联系群众制度,积极推动人、财、物等资源向基层倾斜;探索市场化、社会化方式动员整合社会力量,充实基层工会力量,聚焦职工服务;适应网络新兴媒体发展,整合舆论阵地资源,占领网络舆论主战场,以“互联网+工会”思维打造职工网络服务平台。

五、强化管党治党政治自觉,从严从紧抓好自身建设

李强书记在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上指出,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对党的建设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切实强化管党治党责任,把全面从严治党落实到党的建设各方面。工会建设是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必须落实主体责任抓好党的建设,在全面从严中强化工会改革创新和服务职工的根本保证。

一是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进一步强化各级工会党组织“主责就是首责、守土必须尽责”意识,坚持和贯彻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依法依规管会治会,把党的领导体现到工作的方方面面,切实加强工会系统党的建设;各级工会党组织书记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及时传达贯彻上级党委、上级工会指示精神,对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要环节亲自协调,切实把工会党员干部思想全面统一到中央要求上来,把行动全面整合到全总、省总部署上来,不断夯实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

二是强化基层工会组织建设。依法推进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和“两新”组织普遍建立工会,确保全市各类法人单位建会率动态保持95%以上;推动以镇街工会为龙头、区域性和村(社区)工会为衔接、企业工会为基础“小三级”工会组织网络建设,对投产超过1年、职工25人以上企业实现单独建会;加强城市商圈工会、楼宇工会运作模式实践,通过分类指导、分层推进、分步实施,实现服务能力明显提升、活力明显增强、绩效明显改善;鼓励通过公开招聘、委派等途径选配社会化、职业化工会干部,充实基层工作力量;推动工会经费进一步向基层倾斜,激发基层工会活力。

三是加强和改进工作作风。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促进工会干部加强党性锻炼、党性修养,始终听党话、跟党走,做到政治清醒、旗帜鲜明、立场坚定;加强工会干部教育培训,加快推进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工会干部队伍建设;坚持眼睛向下,重心下移,知“家底”、察实情,促进工会干部联系基层、服务职工,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地为职工群众服务;借助工会改革创新有利契机,培养和锤炼工会干部创新理念,推动工会工作与时俱进,不断提高服务经济发展、服务职工群众的能力。